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51章 前进

更重要的是现代军舰所需的各种雷达电子设备、武器系统等等,现代军舰的各种设备电磁兼容性测试就要用去一年时间。

空间站也是同理,单纯太空旅游用的大舱室技术难度主要在材料与工艺上,但对于前进号这样的庞然巨物,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到运转起来的空间站整体。

这绝对是一个复杂到难以计量的超级工程,需要丰富的经验以及充足的前期验证测试,前进号这样直接开干的风险简直高到让人头皮发麻。

航天局之所以斥巨资插进这个项目,很大程度是希望“挽救”这个投资巨大的超级工程,避免其因为低级错误造成有史以来最大的太空事故。

但随着航天局参与程度的深入,事情渐渐变得奇怪起来。

在新远交过来的建造图纸中,居然出现了大量他们看不懂的设计,要么是不知道什么功能,要么是知道功能但不明白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设计方案。

然后新远派过来的工程师就会解释原因,航天局才惊讶的发现前进号的原始设计不但不粗糙,反而有种过分的精致,几乎考虑到了每一个细节。

沈祚舟曾参与进了服务舱降噪部分和舱内重力\/失重适应性人体工学设备的制造,然后崩溃地发现前进号主体舱室的降噪设计与重力相关优化比起天宫空间站都完善得多。

在前进号主体完全建造完毕后,他一直有一种强烈的错觉:

前进号根本不可能是一个人或者十几个人短时间就能设计出的,感觉更像是拿到了现成的图纸照着做,才能做到完工后几乎就没有重大缺陷。

从设计到建造完全一气呵成,顺利得让人难以置信。

虽然一直有“传言”新远的背后是一伙集中在高技术领域的海外华人,但就算搬空naca的资料库也不可能找到如此程度的图纸。

最后他只能认为是那些研究员能力过于变态,领头的几个更是科学与工程学天才,才能短时间内完成如此奇迹。

航天局参与进来这么久,但也没有任何人敢保证自己完全了解这座空间站,以至于沈祚舟名为副总指挥,实际上还在拼命向叶长思学习了解这座空间站。

至于后面才进入京城工作的何倘,更是处于闷头看的阶段。

而现在叶长思正在关注的是从基地远程传过来、最为核心的旋转控制模块。

前进号领航舱的控制台上也在同步显示相同的信息,更说明其独立能力之高。

沈祚舟看到的是前进号的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