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9章 适航证

不过杨维倒是给他出招,说xw-10可以去竞争c919的客机发动机订单,不过显然他对商飞不太了解。

华国商飞集团的前身是魔都飞机设计所,当年曾经搞过窄体四发大客机,以波音707为蓝本的运10项目,还造出了样机都开始在全国机场飞了。

结果当时和阿美蜜月期,上飞想和麦道引进麦道80和麦道90,于是把完成度极高的运10停了,设计团队解散。

谁知道麦道转身就被波音收购,生意黄了~

运10也只剩一架原型机,没法再召回团队重搞,自此,华国大飞机,死。

虽然重组成为商飞,但他们还是喜欢对标国际,c919还想吃国际饭,哪会现在就用国产航发,况且这个项目还要难产四五年呢。

但杨维的话却给林炬打开了新思路:

“杨总师,要不要611所和我们就基于xw-10,联合开发客机?”

“这……”这个问题杨维确实始料未及,想了想说道:

“林总,客机的难度其实比军机更高,首先是频繁起降寿命要长,维护性要好降低成本,耗油量也要经济……这个xw-10确实做得很不错,发电量要大这也和军机不同,隔音和舒适性要好。

以后客机的趋势都是双发,xw-10也就能作为支线客机的发动机,前景是有,但风险很大,而且611所拿不出这么多钱。”

开发客机可不容易,一个支线飞机开发的直接项目经费两三百亿很正常,如果算上其他的配套建设,数字可能要翻10倍。

c919最开始的研发费用95亿美元,后期超到200亿美元,但是这国产化率到底实际有多少是有成效的难说。

林炬明白611所对客机想法应该是有的,但是这么多资金必须国家批准立项,不然他们可没那么多钱搞。

这个钱新远也拿不出来,第一批造两架安1250,其中62%的技术是国内全都没有的,外包的9000多个零件涉及700家企业,半数还需要新远的技术指导才能生产。

最后将设计费用包括进去,安1250的单价是24.6亿元,两架就是50亿!

这可是50亿!都足够船运50年了,虽然飞机好好保养飞个四五十年也问题不大,但保养费用也不低。

火箭和航天器可以依靠系统省去大多数费用,客机系统却没有,必须得想办法推两把,以国家项目资金搞。

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