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19.第119章 赵府危矣2

,最快更新大哉大明 !

令赵章感到困惑的,是朝廷因何放慢了收紧套在自己脖子上的绞索的节奏。而令他感到分外尴尬的是,他的哥哥赵彦还要在最近距离,一直关注整个过程。

得知赵府被困的消息之后,在城北开设了书院教授学子的赵彦也急忙返回。

但对于他这个前官员,负责守卫的锦衣卫毫不留情,一句“许进不许出”就把他也牢牢地困在了赵府之中。

说实话,赵彦的“回援”更多具有的不过是象征性的意义,对于“许进不许出”的霸道规定,他自己倒是更乐意接受一些。

对于延安赵府,赵彦的感情并不太深,或者换句话说,延安赵府并没有让赵彦享受到多少实际的利益,至少没有像他的弟弟赵章那样。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赵彦返回陕西的时间尚短,尚未来得及为赵府做出什么像样的贡献。另一方面就是当他返回延安府时,赵章已经就将赵府经营得非常坚固,以至于他这个做哥哥的都无处插的下手去。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赵彦没有弟弟赵章的儿子多,没有那么多的盘根错节的、由姻亲连接起来的利益共同体,所以只能甘拜下风。

因此,城北创设的书院,就成为赵彦主要的可以“倾注”心血的所在。而且这个主意,就是弟弟赵章“热心”提出,并且一手促成。

即便如此,如今赵府出了这样的事情,赵彦也没有打算袖手旁观。只是可惜的是,他的爱莫能助也是有目共睹,因此兄弟俩只得枯守“待援”了。

赵府所待的奥援,无非就是自家在各地做官的子弟,以及与这些做官子弟休戚相关的利益共同体。

他们在得到讯息之后,首先肯定会发动声势浩大的声援,也并不排除采取更为激烈行动的可能。

本来赵彦也是如是想。因此当锦衣卫缓慢地开始搜查赵府的时候,他不禁产生了错觉——难道是自己的儿子们已经开始发挥效力?或者锦衣卫中“同情”赵府的人故意放慢节奏,以使他们有时间发动力量?

但是,仅仅过去了天,赵彦的心里就感到大大的不妙。

朝廷为何如此兴师动众大动干戈,绝不是像嘴上说的那样,是“因为有人举报”云云,对此一开始赵彦的心里犹如明镜。

即便这位爷刚刚登基,而且年纪上不满二十,可从心里说,赵彦也根本没有要与其较较劲的想法。虽然自己有那么几个有出息的孩子,可这点儿出息,如何能够与大明王朝皇帝陛下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