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2章 生态球的制造

转眼间,飞船计划已经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回溯到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纷纷展开了激烈的太空竞赛。在此期间,渔船计划应运而生。而这个计划,竟然意外地揭露了两个超级大国在探索外太空领域的秘密。

事实上,美国设有神秘的51区,苏联则在广袤的西伯利亚打造了水下基地。这些特殊基地的唯一目的,就是研究外星生物。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和苏联在太空探索方面的热情也逐渐降温。

相较于美苏两国,中国的太空计划起步较晚。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中国才开始研制人造地球卫星,这标志着我国太空探索的正式开始。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努力之后,我国在1970年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卫星的国家。

随后,我国进入了载人航天阶段。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太空探索步伐愈发坚定。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腾空而起,打开了我国月球探测的新篇章。此后的嫦娥系列卫星,为我国积累了宝贵的月球探测数据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我国进一步拓展深空探测领域,展开了火星、小行星等任务。

发展至今,中国的太空探索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其中离不开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协助。在全球范围内,我国与俄罗斯、美国一同被视为最早发射星际飞船的国家。有关这些飞船的建造,梅长志并不清楚其幕后是否得到了二维生物的帮助。然而,如今太空中确实有三艘星际飞船在翱翔,每艘飞船都搭载了45个休眠舱,共有五十名船员。

在这三艘飞船上,船员们采取轮班制,每次有五个船员负责工作,其余船员则进入休眠舱。这样的工作安排旨在解决宇宙航行中的能源消耗问题,并确保船员能得到充足的休息。然而,飞船上的食物储备并不丰富,仅有不到10吨,且没有可重复使用的食物。正因为如此,当二维生物建议引入生态球时,梅长志等船员们欣然接受了这一建议。

然而,生态球的构建并非易事。它需要模拟物种的生态环境,任何细微的差别都可能导致生态球崩溃。这对于梅长志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他对此一无所知,只能将希望寄托于首长推荐的生物学家们。在这些专家的指导下,梅长志和船员们共同努力,设法在飞船上营造出适宜生命生存的环境。

在这一天,即9月7日的午后,梅长志依旧如往常一样,坚守在飞船计划指挥部,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