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80章 《唐韵》

“ˊ”“ˇ”“ˋ”来替代了标注声调的汉字,另外,同样提出了分割韵音,提出了声母、韵母的概念,在韵母里,我还将其折分为单韵母、复韵母、前鼻韵母、后鼻韵母。这样一来,那二百来个韵目,可以简化到极至。另外,我提出了两套方案,一套呢,就是按照拉丁文字母来进行声母和韵母的分割,对于这玩意我自然是轻车熟路,毕竟咱小学六年,混的全是这玩意儿。

提笔就在这群朝庭重臣的跟前把二十三个声母和二十四个韵母全都写了出来,当然,这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套方案,因为,虽然大唐奉行拿来主义,但是,我却不希望让别人抓住本公子的把柄说事。

所以,我还有另一套方案,而且这套方案的成功性更大,因为,这是一套以汉字形式的区分声韵母的定韵方法,嗯,这还是看历史书的时候才知道台湾岛上的那票人所使用的竟然是中国第一套法定的汉字形式的拼音字母,至于内容我记不住了,不过,倒还记得几个声母和韵母。

例如声母中的ㄅㄖㄗㄘ,韵母中的ㄚㄛㄜㄝㄞ,我自然也做了一些解说,大家可别小瞧这些字怪模怪样的,告诉诸位,这些,皆是中国古代汉语中的精华,例如ㄜ「ㄛ”之转化,由ㄛ添笔而成,读如「峨”之韵。ㄅ「包”之古字,说文解字:「ㄅ,裹也,象人曲行,有所包裹。”,读「ㄅㄠ”声……

在我涛涛不绝的解说声中,我顺便就开始使用拉丁字母和着用作声韵母的汉字来进行折解几个汉字的读音,嗯,不光是我,最后连老爷子和李叔叔都下意识的跟我一块儿拼写了起来。就连保镖头子,也忍不住一个劲的在那儿活动着唇舌,仿佛他也能拼读出来一般。

毕竟大唐一直在推广隋朝编写的《切韵》,希望借此确实和统一国家的汉字语音,耐何其太过复杂,推广着实是难之又难,就算是宏文馆里边的老夫子,十个教授里边,能有两三人精通,完全掌握那二百来个韵目,就已经算是极致了。至于学生,嗯,至少跟本公子相熟,斩鸡头烧黄纸,插兄弟两胁双刀的狐朋狗友里边,没一个人能学全过。

这说明了什么?复杂的东西,其推广必然很困难。而现在,我给了他们一个机会,一个化繁为简的机会,这样一来,不论是采用外来字母,又或者是使用咱们华夏民族的古字来定韵,通过声母与韵母的结合,再加上声调符号的标注,总算是能保证读音的准确性,另外,不过三四十余个字母或者是汉字,就能正确的标记出所有汉字的读音来,如此简便的法子,他们要是不愿意用,或者不敢用,那真是傻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