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24章

第924章

想到这里,李世民看向李宽开口问道:“你的意思是,治理黄河也要治理黄河河道两侧的农田?”

李宽点了点头,随后开口道:“儿臣的书院当中有一门专门教授农学的课程,其中就有谈及如何治理河道两侧的农田。”

“通过种植树木可起到固沙固地的效果,减少泥沙进入河道,进而减少悬河决堤的情况出现。”

“这......有什么依据?”

听到这声询问,李宽早有准备,开始细细解释起来。

“父皇,儿臣先前也在廓州待过,知道这黄河起源之处便是在吐谷浑境内。”

“这河流从吐谷浑流出,一路向西,其中上游水质清澈,并无多少泥沙。”

“这都是得益于此地河流落差高,以及河道两岸绿植存在固土的缘故,泥沙流入的少,还是冲击的比较多,所以水质清澈。”

“其次便是这黄河中游下游俱在我大唐境内,这两段落差不大,而且泥沙流失较多,因此水质浑浊,加上泥沙沉积,堤坝也只能越修越高,一旦决堤就是大灾的缘故。”

李宽的说法并非是无的放矢,而是来源于后世大萌的治水大家潘季驯的束水冲沙之法。

从中原王朝开始治理黄河,一直到代清,使用的方法大多都是水来土掩的办法,堤坝越加越高,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自从李世民登基之后,这黄河虽然说大灾没有,但小灾却是不断。

已经逐渐成了大唐的心头之患。

因此听到李宽的办法之后,李世民心中多少有些意动。

毕竟就李宽刚刚说的这些东西,都是真实存在的,想要佐证并不算难。

想到这里,李世民陡然发现,李宽这开发辽东的计划,似乎并不是解决一个问题。

“宽儿,你是说通过辽东开发解决眼下朝廷的一些难题?”

李宽点了点头,笑着说道:“父皇明鉴,各地遭灾,尤其是水灾,短期内根本无法复耕,儿臣先前用的以工代赈之法固然能够解决一时之需,但也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流离失所的百姓,朝廷可给予一定的补助,迁往辽东之地。”

“减免农税,予以补贴便可加快辽东之地的开发。”

“与此同时,通过辽东之地的开发,不断填补关中之地造成的空缺。”

“而这修建河堤治理黄河则是另外一条引流之路,长久坚持下去,关中之地必定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