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06章 真实缘由

王成为什么突然会和厅长聊到这个问题呢?

这两天工作中,他得知有一位之前已经被某科研单位预定的朋友的孩子,该单位都已经发了录用通知书。准备去工作了,并且是导师力荐,说他是一个科研的不可或缺的材料。

竟然跑去考公了,考了一个基层的公务员,身边的朋友都在鼓吹:这是好事啊,这是晓的要,这是懂得规划自己,当官不比搞科研好?但王成其实明白,这孩子或许选错了一条路,人要选择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王成和那个孩子聊过很久,那孩子对体制内并不感兴趣,甚至以前是厌恶的,他不喜欢这种高内耗的方式。

王成还问过他,“那你为什么要选择那个呢?”

对方回答:“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为了不让周围的人说大学白读了。”

真的让人惋惜,这种情况不止一起,光王成这几年就听了好几起,很让人痛心。他朋友后面替他儿子赔了几万块钱违约金。他儿子的导师甚至直接放话:你跑去做个基层公务员,我算你这辈子能搞个正科副处,你又能怎么地呢?更何况你家庭情况,还得打个问号,但你搞科研,你能做多大贡献?你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你能把你自己所学的东西真的用得到的地方,而如果你选了那条路,那你之前辛辛苦苦读到现在又有什么意义呢?你家里又没有什么关系 也没有任何背景,你一方面还讨厌这种裙带关系,你觉得你怎么去生存?真的看了点网上的传说,看了点各种舆论言论,就觉得怎么样了?

但最后,孩子父亲还觉得导师在惹事。

王成和厅长讲了这个例子,厅长听的很认真,也时不时发出一阵感慨。

“书记,这种事我都听说不少。前两年我还我们这一研究所的负责人去挽留过一个博士生呢,没办法,那人家就想要去从政;后面他很后悔,说不适合这种氛围,说体制内的收入也没如网上传说的那样;并且说那种高内耗的工作方式他不喜欢,但再想回到科研单位?已经不太可能了!我见过他本人,只用了大概半年时间,他基本上就已经回不到过去那个科研的心态了。我认为这和几千年传统有关的,希望会改好吧,也一定会改好的。有人说,体制外三万块钱一个月比不过体制内5000一个月;有人说,体制外八万块钱一个月,比不过体制内5000一个月;还有人说,体制外一百万一年,都比不过体制内5000一个月…这种言论其实真的很一言难尽,因为能实实在在到手的钱,能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真正能拿三万四、五万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