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5章 水围城

骑兵,是明朝着名的“九大乡兵”之一。

现在他们与悍勇的曹文诏叔侄一起,三五人一组,手持六米竹枪,弯腰低头组成小骑墙阵,追逐没有阵型,各自为战的敌人。

双方都身披重甲,马速也提到最高。

在骑弓的有效射程内,只要贱奴第一箭没有射翻明军,六米长的竹枪,在每秒十米多的马速加持下,就能把敌人扎成烤肉串。

前两波的霰弹枪骑兵,抓紧时间躲到附近,下马装填弹药。然后三五人一组,以“山桃皮丛”的散兵队形,追杀想抱团作战的贱奴。

朝廷的公款,必须用在刀刃上。第二期水利工程开闸放水了。

源头在卢龙县北面燕山的龙凤河、洋河、饮马河等二十多条河流,从北面的山地、丘陵处,修改流向后,向南面的卢龙县城,精准的流淌过去。

二期水利工程,目的就是覆盖淹没,卢龙县东门以外的区域,让这里也成为泥泞不堪的沼泽地。

只靠全城百姓和溃兵,就成功抵挡红歹是亲自带兵,强攻七天七夜的昌黎县令左应选,没有要一文钱,就发动全县百姓,过来帮助疏通引流。

为减轻混编明军的后勤压力,他还千方百计,征集附近的各种船只,将打捞出来的海鲜,沿沙河、戴河逆流而上,趁着新鲜,及时送到明军大营,把几位老大人,感动的一塌糊涂。

第三期水利工程,也开闸放水了。

本地水量最大的滦河,也是改变原有河道,像浇灌农田一样,大水漫灌到卢龙县西门外面。

这里原本是小衙内,最头疼的地方。城外除了护城河,竟然还有一条教场河,一起充当卢龙县大西门、小西门的双保险。

现在好了,就算不下大雨,川流不息的二十多条河流,日夜不停的大水漫灌覆盖,卢龙县的北门、西门和东门。

最多一天一夜,就能把这三面,原本就是农田的松软土地,泡成烂泥塘。

马蹄子踩在里面,很容易把马蹄铁粘贴下来,不利于贱奴后面的长途脱逃。

比玉米杆子,粗不了多少的马脚脖子,在烂泥地里一脚深一脚浅,根本提高不了速度。远处观察的明军,可以快速调集军队围堵他们。

最关键的是,以前阿敏派遣骑兵,可以轻轻松松的遮蔽、控制战场,把混编明军撵得到处乱跑。

从今以后,贱奴出入卢龙县城的通道,基本被压缩在南门。就像汉武帝所说,攻守易形了。

已经远离卢龙县,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