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9章 铁永平

设计、出版编辑、军事医学、火药加工、铳炮制作、船舶驾驶等专业。

不光北方,就连南直隶很多过气的年老名妓,也应邀加入进来。

如万历末年,南京最着名的“秦淮四美人”中,郑妥娘、赵今燕、朱泰玉三人,被特聘为医学院副院长。

为了一个共同信念——能在北京竖立“爱国将士纪念碑”。

天启六年和崇祯五年,两次被颁发圣旨嘉奖的骠骑将军、甘肃总兵挂平羌将军印的杨嘉谟加入到刘策麾下。

(注:两件文物现藏于武威市博物馆)

真实历史上,爷孙三代军人,五位战死在明末乱世,“勇不过马芳”的孙子,此时还在世的马炯、马爌、马飚三兄弟,在一众河北老乡的劝说下,选择与蓟镇明军并肩血战。

山西名将,此时还籍籍无名的曹文诏、曹变蛟叔侄俩,肯定跟随山西巡抚和山西总兵作战。

祖籍青海,时任临洮总兵的王承恩,带领一千五百名精锐士卒,毫不犹豫的加入刘策麾下。

战死在辽东萨尔浒的杜松侄子杜文焕,听说要建爱国将士纪念碑,也放弃手头一大堆生意。

他与冒牌“人屠”孟乔芳将军,从陕北千里迢迢的赶来,自然要跟榆林军一道杀敌。

真实历史上,战死在辽东的忠臣张铨之子张道濬,只因与阉党官员关系好,就被发配戍边。

后来他私自回家,“屡破流贼紫金梁等,又擒满天星”,希望“以军功自湔祓”。但是东林党人又弹劾他“离伍冒功”,再度被发配。

这一世,有小衙内的运作,极具军事才华的张道濬,成为榆林军的赞画军师。

祖籍宁夏的马世龙总兵,原本是被拈轻怕重的关宁废物军,排挤攻打硬骨头的“铜遵化”,这一世被曹公公调去攻打永平城。

与贱奴有血海深仇,与关宁废物军,矛盾重重的川军白杆兵、之前特遣队的全体成员,肯定要站队榆林军。

军队、粮草和军械,基本集结到位,北京城举行隆重的登坛拜将仪式。

主攻滦州城的,是孙承宗和祖跑跑总兵;主攻永平府的,是刘策和尤世禄总兵。

按照事前的约定,两支军队享有高度自主权,即《孙子兵法》中的:“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榆林浪子不喜欢凑热闹,带领先头侦察部队,已经赶到永平城附近了。

怪不得真实历史上,没有明军敢攻打这处城池,红歹是也非要把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