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7章 奉旨填词

妹妹的嘴。擀了一块双人毡没和妹妹睡,没和妹妹睡……”

大殿里面的官员,甚至宫女太监都已经笑抽筋了。

这个明朝最高级别的议事机构,出现过吵架吐口水,甚至打死人的恶性案件,但有品级的朝廷武官,正大光明的给皇上唱歌,还是两百多年来的第一次。

大明道德楷模、学识渊博的黄大人,马上引经据典,说《诗经》就是上古先民的民歌小调。

比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就是秦国军歌。

现在应该让小衙内,趁着休息阶段,再接再励,多创作几首振奋人心、团结军民的好歌曲。

在所有官员,恶意或者善意的一致推动下,崇尚民主的崇祯皇帝,发布本次朝会的第一道旨意:榆林游击将军尤代忠,奉旨填词。

尼玛,中国历史上,唯一奉旨填词的人,好像是宋朝大才子柳永。

在很多挤眉弄眼、幸灾乐祸官员的鼓动下,有年轻的勋贵大人,开始故意挑逗:“尤才子,御膳好吃吗?”

“额吃的太快,忘了啥味道了。”

大殿里面,再次充满了欢乐气氛。

本着无耻者无敌的原则,尤才子又补了一刀:“额爹十年前,就说我是,山猪吃不了细糠。”

看着笑成一团,群魔乱舞的大殿,他终于明白,当年那个雄心壮志、呕心沥血的少年天子,就是被这群表面齐心协力,内里各怀鬼胎的伪忠诚高官,给忽悠到煤山上去的。

至于少数的能臣干将,表面上死于贱奴或者流寇,其实都是在一次次内耗和内斗中,灰飞烟灭。

观察许久的刘宗周讲话了:“你怎么想起来组织流浪儿童兵?”

“回这位大人,额少小丧父,大舅也英勇战死。”

“看到那些被贱奴鞑子祸害,导致的孤儿寡母,额就于心不忍。”

“自从与贱奴交战,额们那里至少有五万将士客死他乡,尸骨无存;还有五六万在九边各地戍守;累计七八万残疾士卒,沦为乞丐叫花子,有些甚至流落异乡。”

“陕北地区,不是寡妇就是老弱病残,还要承担赋税徭役,生活苦哇……”

借题发挥的小衙内,趁机抽泣掉眼泪。

曾经为赤贫如洗的大明宗室子弟,仗义执言的刘大人,马上向崇祯皇帝,申请给陕北地区减免赋税,同时给战士家属一定补助。

其他官员马上附和同意。反正花的是朝廷的钱,关自己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