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0章 大明重装突骑六

入洞。”

鞑子心疼自己的无声战友,可沉重的狼牙棒,不方便拦截马头前方的轻便矛尖。气急败坏的他,干脆踩稳马镫,站起身子,弯腰前倾,高举狼牙棒,准备打断可恶的龙牙枪。

这匹忠诚、坚毅的老马,不嘶鸣、不减速、不避让,继续直线狂奔。

训练有素的明军枪骑兵,看准时机,上半身向马后方趴伏,把原本的单手滑把戳刺,改成双手合力推送。尖锐的矛尖,在左右手的共同作用下,准确迅捷的扎入鞑子面部。

这一技战术,在戚继光将军兵书《练兵实纪》中,有明确记载:“听擂鼓,骑马飞驰,向短棍戳一下,即戳马眼、马腹也;次将长棍戳一下,即戳贼喉面也。”

原文中的短棍长棍,只是戚将军训练考核骑兵时,模拟攻击战马和敌人的道具靶子。

攻击得手后的骑枪兵,没有被兴奋冲昏头脑,马上拔出枪头。用龙牙枪主枪头旁边,约六七十度角朝上,且侧面开刃锋利的较大侧枝,迅速逆时针回旋,劈砍自己右手边,所有的鞑子或者战马。

龙牙枪的外观,很像少了一个侧支的三股叉,有主副两个枪尖,容错率高,更方便普通士卒在混战中,击中敌人要害。

同时有旁边侧枝的阻拦,可以避免主枪头刺入过深,方便士卒感知战场情况,及时抽回枪杆,进行下一步的技战术动作。

明末战乱频繁,小衙内没时间训练精锐枪骑兵,只能放弃戚继光将军兵书中的专用骑枪——“线枪”。不得已挑选过船钉枪、龙牙枪这些上手快、门槛低的枪矛,配发士卒使用。

最后一位明军骑兵,拿的是明代兵书中,明确记载的“三停偃月刀”,即刀头、刀柄、刀钻各占三分之一。偃月刀的全长和重量因人而异。如长度,一般是以使用者的身高+臂长为基准。

这把偃月刀,应该是《武备要略》中的范例大刀,全长约2.11米,刃长70厘米,全重约六公斤多,刀身较窄偏细长。按照当时的惯例,马战偃月刀,要比步战大刀略微重一点。

“马上月刀兵”好像身体受伤。他用左手和左肘夹住刀柄,上半身前倾,右手拼命抖动马缰绳,想追赶上前方的战友。后面一个手持狼牙棒的鞑子紧跟不舍。

就在后方鞑子,接近自己的马尾巴时,使用三停偃月刀的明军骑兵,轻微向右拉动马缰绳,让胯下战马略微右转侧身一点。

他则快速转身,同时用右手抓住刀柄中下部,左手迅速下移,并抓紧刀钻,像麻花一样扭转上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