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九十九章 鲁襄公(十二)

鲁襄公二十九年,即公元前五四四年,春季,鲁襄公还在楚国。

楚国人想让鲁襄公为楚康王的尸体穿上寿衣,可鲁襄公为此感到忧虑。

叔孙穆子则表示,先扫除棺材上的恶不祥,然后再给死者赠送衣服,这就等于朝见时陈列货币。

于是让巫人用桃棒、笤帚先在棺材上扫除不祥。

楚国人一开始没有禁止,但是不久之后就感到后悔了。

四月,楚康王下葬,鲁襄公与陈哀公、郑简公、许悼公参加送葬,直到西门外边,诸侯的大夫则都到了墓地。

五月,鲁襄公从楚国回来,到达了方城(楚地,今河南方城),季武子派公冶(季氏家臣)来问候鲁襄公。

这个时候,季武子占取了卞地(鲁地,今山东临沂)。

等到公冶出发了,又用印泥封好了信,派人追上去交给了公冶,呈递给鲁襄公。

信上说,我听说守卫卞地的人准备叛乱,下臣率兵讨伐了他,已经得到卞地,谨向您报告。

公冶见完了鲁襄公,才听说季武子占领了卞地,便又去见鲁襄公。

鲁襄公表示,想要这块地方,却说是为了防止叛变,我只看到了对我的疏远。

鲁襄公问公冶,我可以进入国境吗?

公冶答,国君拥有国家,谁敢违背国君呢?

鲁襄公赐给公冶冕服,公冶坚决不接受,强行让他接受,公冶才收下。

可鲁襄公依旧不想进入鲁国,荣成伯于是赋《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泥中?”

原文出自《诗经·国风·邶风》,乃是一首哀怨愁苦之诗,寓有归家之意。

鲁襄公听了,便回到了鲁国。

公冶回到鲁国之后,就将自己的封邑归还给了季氏,并且不再进季武子的家门,表示,欺骗国君,何必派我去。

季武子与他见面,他依然保持从前的样子,不想见的时候,便绝不谈起季氏。

等到公冶病重的时候,就对他的家臣说,我死了之后,不要用冕服下葬,因为那不是因为德行而获得的赏赐。还有不要让季氏的人来安葬我。

吴国国君吴王余祭被杀,他的弟弟夷昧继位。

六月,因为晋平公的母亲是杞国之女,晋平公便召集诸侯为杞国筑城。

孟孝伯与晋国智悼子(荀盈)、齐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