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8章 这就是活字印刷术?简直神乎其技啊!

在画面的一开始,出镜的老人用锄头挖了一大堆的黏土,放到了水缸里。

然后挑来清水,用木棒搅拌均匀。

等到感觉不到多少颗粒感的时候,再拿水瓢舀起泥浆,用粗布筛细。

而这一步骤,被命名为“滤砂”。

把泥浆里的杂质、大颗粒滤掉之后,这缸泥浆显得格外细腻。

下一步,就要利用时间,让泥浆自然沉淀了。

老人拿来簸箕,反扣在水缸上,以免混进去灰尘、杂质。

这一步骤,又被称之为“沉泥”,这个过程将会持续两三天。

等到彻底沉淀过后,拿走簸箕,便可以看到在水缸里,分成了沉底的细泥、表层的清水。

二者看似泾渭分明。

但这时候如果稍微用力一搅拌,则马上又会混淆。

所以在用水瓢将清水舀出去的时候,务必要保证动作轻柔。

等到清水差不多都被舀走,下一步就该“取泥浆”了。

把水缸里浓稠的泥浆,舀到铺着细布的簸箕中,等待它自然风干。

通常,只需要一宿的时间,就足以得到新鲜的原泥了。

这时候,将原泥全部扣下来,放到案板上不断拍打。

这个过程,被称之为“炼泥”,其目的是为了让原泥更加细致柔嫩。

完成这一步骤,再将泥胚揉成四四方方的形状,再用木棍将其拍扁、拍实。

到了这时候,终于可以用刻刀、直尺,将胚泥进行横、竖切割,去掉四周的边角料,将这些小方块间隔足够的距离放置。

粗泥胚便算是制作完成了。

而后,稍作休息,老人便将这些粗泥胚端到屋内,锁到柜子里,任由其自然阴干。

日月轮转,数日过后。

阴干完毕的粗泥胚被端出来,用细腻的磨刀石将其表面打磨平整。

到了这一步,粗泥胚摇身一变,成为了字胚。

将墨汁研磨好,拿起毛笔,在字胚的表面写下与现实中笔画相反的字,是为“反字”。

写完后,用清水湿润表面,是为“润字”。

这时候祭出刻刀,在写了字的那一面,小心翼翼将字体四周多余的泥土刻掉,显出阳刻的字符。

这道工序必须十分小心、仔细,一旦下手不稳,弄坏了字体,就只能打回重做了。

等到将所需要的字全部阳刻完毕之后,此时需要用瓦片将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