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07章 惊变

,最快更新工业中华 !

中英商谈建交的消息最早是出在香港发行的《德臣报》,这份香港最早一批出现的英文报纸上,对于英国政府作出和中国新政府建交的评价并非正面的,而是猛烈抨击现行政府对远东政治态度的软弱。

28日,李中堂内阁在得到鲍尔公使和海关税务司赫德的多方面确认后,也由外交部发布了与已经过就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公告,在这件事情上,秦铠出乎意料的低调,甚至都没有出现在任何的报端,全权负责的是外交部总长曾纪泽和伍廷芳、陈季同两个参赞。

消息传开的次日,来自圣彼得堡的电报将驻华公使博白傅火速召回,转由俄罗斯帝国驻朝鲜公使喀西尼转任驻华公使,这一突发的人事变动,立刻被各国外交界诠释为俄国旧远东政策的全面失败,看起来,俄国人需要在远东展开新的外交斡旋。

这位在原本历史上与前清政府订立臭名昭著的《喀西尼密约》的俄国人,通过全套和权谋、威逼利诱等手段,几乎是肆无忌惮的掠夺中国权益,不过,在这时代,有与秦铠的横空出世,他的境遇有些糟糕……原本朝鲜的动乱在南洋水师的巨舰大炮下彻底的破产,日本的势力根本没找到切入朝鲜机会,甚至于被从朝鲜彻底的清除了出去。

而依靠朝鲜动乱一举上位的喀西尼公使也倒霉的失去了晋级的机会,好在博白傅顽固的对华政策,现在在圣彼得堡已经成为了激怒中事对抗的原因之一。这很显然是帝国高层寻求远东战败替罪羊的行为。不过。却让喀西尼按照历史的惯性,终于走上了他梦寐以求的远东驻华公使的位置。

喀西尼一直在关注这个远东大国的变化,虽然从体制上而言,他已然发现这个帝国的根基可谓是千疮百孔,落后的官僚制度,脱离时代的经济基础,完全是一个毫无作为的半封建化政权……但是,在这样的机体上。竟然会凭空出现一直让人望而生畏的军队和支撑如此现代化规模的军事体制。

很快,作为一名在远东供职近17年的资深外交官,他很快就从各个方面收集了大量消息,而一切的消息指向,都是那位现在执掌新政府军政部的年轻将军,所以,他在做了充分的准备后,十分坚定的投入在远东拯救帝国利益的最后博弈。

喀西尼接到任命后,几乎是连夜从朝鲜赶赴北京,8月31日到达北京的当天。立刻前往拜访掌控新政府权力中枢的内阁总理李中堂、监察院翁同龢、军政部秦铠,不过。除了李中堂内阁总理礼节性的接待了他之后,历来对洋人十分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