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3章 推卸责任

进行清算,徐平自认自己是最合适的人选,只是现在还没有到时候。陈执中把难题推到政事堂也好,让朝臣们清醒地认识一下,将来的阻力就不会那么大。钱法改革是涉及到天下的大事,不做好充分准备,是要面临万劫不复危险的。

中书拿到陈执中的方案之后会怎么做?徐平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其实是没有办法。徐平用棉布产业实际上已经把现有的货币系统冲垮了,实行中央结算,发行纸币已经势在必行。但是吕夷简和王曾两人怎么会迈出这一步?吕夷简是没有动力,王曾是极力要保证现在政局的稳定,要折腾也得等到赵祯亲政几年有了经验才行。

徐平催马慢慢前行,迎着初冬的寒风,头脑越来越清醒。远离朝堂在地方上做官也有好处,跟朝政牵扯不多,可以用旁观者的姿态坐看朝堂风云变幻,不用担心牵连。

这件事情如果中书处理不好,可能就到了破局的时候,将来会如何,徐平还没有把握。

孟州州衙,李参拿着徐平派人送来的公文急匆匆地到了后衙,到小花厅见了李迪,行礼后道:“相公,漕司有公文来,要我快马到西京城。”

李迪一怔:“哦,是为了什么事情?”

“公文上说,因为河南府的飞票三司无力兑付,三司想把京西路的钱庄推向全国。让我们几个对规例比较熟的官员到西京城去,把钱庄的事情详细说清楚,供三司参详。”

听了这话,李迪不由就笑了起来:“陈执中搞什么鬼?徐平以龙图任都转运使,尚且不能在京西一路全部推行,而且惹出了无数麻烦,他一个龙图三司使凭什么推向全国?”

京西路不能全部推行,还不是因为李迪一个前宰相知州和张耆一个前枢密使知州,非为表现自己与众不同,拒不配合徐平。不过这话不能说出来,李参小心地道:“相公,去年京西路的钱庄推行起来还算顺利吧。除了一个什么童大郎惹出事来,其他并无大事。童大郎那只是癣疥之疾,并算不了什么的。”

“顺利?通判,你看得不透啊!童大郎确实是癣疥之疾,但却是揭出了冰山一角。徐平为什么草草结案,而没有逼着河南府穷治?因为做童大郎那样的事情还有好多家,而且就是徐平故意纵容他们的。如果不是留下这巨大窟窿透出斗大的风,你再看钱庄推行起来还顺不顺利!说到底,徐平在京西路推行钱庄,还是靠的利诱,而不是威逼,他陈执中要在全国推行,哪里来的那么大本钱来利诱!”

李参稍微一想就知道李迪说的是实情,从头到尾,徐平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