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7章 地方耆老

人会再做这个官,只有徐平这种还处于仕途攀登的路上的人,才不得不来吃这个苦。

转运使和提刑出巡治下地方,都是常规稽查,照章做事。真地遇有大事,或者朝廷要对某一事项特别审查,自然会有御史派下来,漕宪两司并不是用来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

到行庆关驿馆,徐平洗漱过后换了公服,到院子里的石凳坐下,喝茶歇息。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这点劳累徐平还受得住,关键是要高效率地把地方的政务理清楚了。

自一过了年,徐平在京西路推出了不少新的政策,日常虽然有公文往来,地方上办得到底怎么样心里却没有底。常规的政务自然有手下的公吏去查,徐平主要是看新政。

喝了一会茶,谭虎从外面进来,行礼道:“都漕,听说使者到此,地方上的耆老求见。”

“让他们到客厅等候,我稍候便到。”

谭虎应诺,转身出去安排。

徐平站起身来,捶了捶腰,叹了口气。使者出巡,第一就是了解民间疾苦。向哪些人了解?最主要的就是这些耆老,这是中国历朝历代的惯例。作为巡视地方的使者,第一就是见地方上的官员,第二就是见地方耆老,这两样是程序必须走到的。

地方豪强之所以能成为豪强,便就是能够借助这样的机会隔绝官方和百姓的联系,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就没有资格横行地方。徐平对此心知肚明,但知道归知道,却不能违反程序乱来。连耆老的意见都听不到,去了解民间的疾苦就是笑话了。

到了客厅,早早等在那里的六个人急忙起身行礼。

徐平吩咐落座,冷眼一看,果然又是标准配置。两个富贵员外,三个耄耋老人,剩下一个一身青衫,是个读书人。富、老加上读书人,这就是地方上话语权的掌控者。

那须发皆白眼睛已经有些看不清的老人先站起身来,向徐平说了一些恭维话。感谢天地,感谢圣明君主皇恩浩荡,感谢徐平这样的廉洁奉公的官员对地方的关注。

老人坐下,那青衫读书人站了起来,行礼道:“学生唐从礼,少读诗书,年轻时也曾应过举,得孟州发解,可惜屡试不中。都漕莅临地方,本乡着实是蓬荜生辉。”

徐平微笑道:“你曾应过举吗?那也是本乡才子了。现在做些什么营生?”

“回都漕,年后知县相公出了布告,各乡可凭自愿由乡民自立学社,县里补贴些日常吃用的酒肉。学生不才,正在本乡的学社为十几个学童开蒙。”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