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8章 换相

浪费掉,接下来还有三司和开封府奏事,那两个衙门不可能挪时间给御史台。

韩亿看着心里叹气,对孙祖德不识大体着实恼怒,此时也无可奈何,只好等下朝后上奏章,或者下午皇上便殿再坐的时候再论张士逊。

徐平回到自己的位置,心情慢慢平复下来,竟然有长出一口气的感觉。自回到京城参加朝会,沉闷的心情终于吐得干净。

去年邕州的官员虽然各有封赏,但由于徐平自己官职不高,朝堂上面也没有大人物帮着说话,并没有人得到重用。经过今天的事,说不定这种情况会有改观。

三司和开封府除了日常日务,上奏的还是关于榷货务公吏内外勾结舞弊的事情。

三司是要更换人员,包括监管榷货务的官员。天圣年间刘太后当政的时候,这些有油水的监当官肥差经常是宫里的内侍把持,现在不行了,必须用外朝官员。

开封府则奏报案件的审理结果,涉及到的公吏全部都除名勒停,为首的几位发配沙门岛,“邓”记交引铺查抄入官。

徐平听着暗暗摇头,程琳虽然是能吏,也只能做到这一步。按徐昌的叙述,这次应该是很多公吏和权贵之家都有参与,涉及到的数额庞大。到了最后还是被他们成功切割,扔了几个替罪羊出来便把案子结了。

这种事情没有办法,各种案件公文审理都是公吏在做,只要他们勾结在一起,官员根本就抓不住把柄。别说是程琳,就是后来的包拯知开封府的时候眼里不揉沙子,一样被手下的吏人戏耍。没有官员是神仙,能够明查秋毫。

等到下了朝,徐平迎着太阳长出了一口气。

孙祖德从人群里挤了出来,到了徐平面前,深施一礼,一言不发,满面羞惭地转身离去。今天他的话说得难听,可是把徐平一家人得罪死了,以后还不知道怎么面对。

下午的便殿再坐徐平没有资格参加,不过结果天还没黑就传了出来。

由于御史中丞韩亿力争张士逊不宜再任宰相,赵祯又不忍心把他外任,最后折中的结果是与枢密使王曾互换,张士逊改任枢密使,王曾改任宰相兼集贤殿大学士。

枢密使到底管的是武事,对主官的个人品格要求的要松一点。

吕夷简因为资历比王曾浅,提议让王曾任昭文相,自己退一步任集贤相。赵祯否决了这个提议,反正同为宰相,没必要多此一举,让王曾在政事堂里一手遮天。两位宰相要互相牵制才好,不能失了轻重。

因为要维护谏院自由言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