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节 蒙古军团

二十多日后,朱祁钰率领的主力军团到达了距离和林大概还有一百多里的一处驿站。这里是和林前最后的一座驿站,准确的说,几乎都快成为一座小镇了。很多前往和林的商人都会在这里落脚过夜,天亮之前出发,然后就能在上午到达和林,参加当地的市集,与蒙古人交换货物。也正是如此,这里就由一座驿站发展成了一座大概有三千多人的小镇,当然,小镇的长期居民多半都是开店的,酒店,饭店,茶馆等等。

朱祁钰率领的大军就是在这附近扎营的,浩浩荡荡十多万人的军队,几乎将整个小镇都围了起来。在这里,朱祁钰收到了于谦派人送来的一封信,这也是他在离开京城之后,收到的第一封信。信里主要讲了三件事情,而且三件事情都非常重要。

第一是在日本招募的第二批二十万劳工已经到了大沽,于谦正在安排其行程,将于最近发往蒙古。于谦还提到了一点,即在日本招募的劳工数量远远的超过了计划。很多日本人听说到明帝国工作,就能吃口饱饭,而且衣食无忧,日本自然愿意到帝国来工作。当然,明帝国在日本的招募人员并没有明确说明去明帝国是干什么工作的。不过,对于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日本人来说,只要能吃饱饭,那还有什么好顾虑的呢?

第二是陈懋那边有了新的进展,一部分苗人的族长同意与政府谈判,而陈懋也以雷霆手段将一些违反乱纪的地方官员给捉拿了起来。审判这些官员的工作正在安排之中,而且于谦派去的政府官员也在帮助陈懋,稳定苗人的情绪。而于谦也将新拟定的对待苗族的政策大纲附在了信里,让皇帝过目,如果无修改意见的话,他就准备执行这一新的少数民族政策,再次降低苗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负担。

最后,也是让朱祁钰最惊讶的是,段灵还真的搞出了新的橡胶来,并且通过试验,证明这种橡胶制造的轮胎能够行驶数千里。虽然,这仍然不太理想,不过如果大规模生产的话,必然能够提高车辆的运输效率。而更让朱祁钰觉得惊讶的是,段灵竟然与一批科学院的科学家联名上书,要求帝国政府出资,从南洋大批购买橡胶,并且在帝国南部的广东,广西,安南,台湾等地开办橡胶种植园,大规模的生产橡胶。于谦拿不定主意,或者说是不好直接否决段灵的提议,只能把球踢给了朱祁钰。

朱祁钰也立即做了批示,新的少数民族政策方面,他没有做任何修改,于谦拟定的大纲已经非常的详细完整了,而且在这方面,于谦是能手,朱祁钰也提不出多少意见来。日本劳工方面,朱祁钰仍然按照于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