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77章 夸张的事实

话,也是向我表明了她的态度。她站在我的这一边,程鸾鸾也同样颔首,毕竟,她们都是我的家人,她们无私的支持,才能使得我在这一事件的处置上能更显得大公无私。

我站起了身在来地板上溜达,一面言道:“是这个理,说实话,一亩田的一年产出,能赚几个钱?怕是连半贯都不到,而做商业,就拿咱们家利润最小的砖石坊来说,一年下来,好歹也能有几千上万贯的收入,这说明什么?土地是维系国家的基础,但并不一定就是我大唐经济发展的方向。

我大唐的贵族、宗室和官僚大地主按规定都享有免税免役的特权,他们占有大量的土地,却不负担赋役,沉重的赋役负担却落在自耕农民身上,所以均田制不过是表面上的平均,实际上根本不均。租庸调法对百姓并未带来多少好处,反而弊端丛生。”我抬起了一只手很是用力地挥动了下,就像是无产阶级革命斗士即将上战场一般潇洒。

鼓掌,三个漂亮婆娘外搭三个陪嫁丫头都很理解的用掌声为本公子作出了鼓励,嗯,气氛相当的良好,一家子拢在一块献计献策,讨论得很是热烈,宫女姐姐更是目光向远处看,点出了一个更加令人后怕的结果。

那就是逃户问题,“我大唐由武德九年至贞观二十二年,户口岁增,而赋税不益,莫不转去乡邑,共为浮惰,或豪人成其泉,或奸吏为了囊橐,亡岁积,流日滋。”宫女姐姐这话让我一头雾水,虽然我对文言文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但毕竟我在后世生活了那么多年,对于这含义蕴深的文言文,我还是很难得在瞬间就能完全正确

程鸾鸾赶紧向我作出了解释,有些百姓因为遭了灾害等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转而投身于地主和勋贵世家的门下,成为隐户,而且一些官吏与地方大豪勾结,少报或者不报隐户,让这些大地主成为逃户的保护伞。而逃户的产出成为了地主的私利,而不需要向国家缴纳税赋,而且这种现像是越来越严重。平均每年逃户者,据实上报的,至少有近万户,这说明什么?说明到少每年国家至少减收万贯收益,这只是显性的,还不包括隐性的因素。

嗯,越分析,越是胆寒,宫女姐姐犀利的笔下,一条条弊端和不利因素整整写出了数张大纸,怕是光拿这些东西交给李叔叔,绝对能把他吓得一身冷汗。

花了数日的功夫,总算是把大唐目前的税赋制度的弊端给理整了出来,老爷子更是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来亲自审查,果然,老爷子也被上边触目惊心的数字给吓了一大跳,他也没有想到,大唐的税赋制度竟然会有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