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59章 李约瑟难题

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百种之多。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发明的国度》一书中曾写道: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的全都属于中国人。”

然而,从十五世纪中叶之后,中国地科学技术却如同江河日下,跌入窘境。据有关资料,从公元六世纪到十五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百分之五十四以上,而从十五世纪开始渐渐的下滑,到了十九世纪,剧降为只占百分之零点四。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这就是李约瑟觉得不可思议,久久不得其解的难题。

在西方人将印刷术引进到西方之前六百年,华夏民族就已经发明创造了这项技术。而华夏民族建筑出第一个利用链条传送动力的装备,领先欧洲人七百多年,并且首先使用指南针,而至少在一个多世界之后,世界其他地方才出现相关信息。那么,从十五世纪开始,华夏民族这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为什么突然止步不前了呢?

而我当时拿到了这个论文题目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一点就是,发明首先需要的是具有个性化的思维能力,有别于普通人的思路和一种创造和进取精神。由此,我认为这个谜题的最关键性问题:为什么从十五世纪开始,华夏民族似乎就丧失了他们以往那种进取与创造之心?

为了这篇论文,我查阅了大量的史料之后,我以自己的角度对这一谜题作出了一个完整的阐述。那就是,明朝的时候,儒家的体系经过了唐宋的蓬勃发展和整合,至南宋时,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

南宋时,继承了儒家思想的理学诞生了,理学一度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过好的作用。它在思辨哲学方面的发展,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对于日本、朝鲜的历史发展,理学也曾发生相当大的影响。但是,理学在强化封建礼教发展,愈益起着消极乃至反动的作用。特别是程朱学派,叫嚣着存天理,灭人欲,“守一”和“齐一”的思想控制,严重的影响了科学的萌芽,抑制了人们的创造精神。搞到最后,国家的内斗越来,伪君子越来越多,僵化了人们的思想,消灭个性化的思维,才让我们中国慢慢的落后于世界的。这种完全以束缚个性化思维的学说,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随着西方蛮子的入侵,而逐渐衰落。

缺乏了个性化的思维,只剩下了单一的思想模式,只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