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56章 复杂的心情

类的肥料,更没有从事大量的田间劳动,一切都任由天定,可就是这么懒怠无比的方法,依旧能达到大唐最好的水稻相当地产量:二石半或者三石,况且,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而我大唐的水稻一年仅收一次,这就相当于是只要是在气候合适,永远温暖如春夏的南亚一带,别说三季,四季我都怀疑有可能。

林邑国副相赵霨有些骄傲地扬起了脑袋:“我林邑国虽小,人口不过三十万,所开田亩不到二万余顷,但我林邑国气候炎热,最是适合此种稻物,所产之谷米最低每亩至少也能收获六石之数,每年所获谷米……”老家伙眨巴眨巴眼,自个在那儿板手指头算。

我也在算,娘的,算术不好,边上,李叔叔的心算成绩相当的不错,猛力地抽了一口气:“二万顷,折成亩就是二百万亩,那就是一千二百万石谷米,娘的,贞观十八年我大唐一年岁收租栗不过一千九百八十余万石……”李叔叔心情太狂暴了,忍不住暴了句粗口。

听了李叔叔这话,我差点晕了过去,他娘的,太吊了,实在是太吊了,李孝德恶狠狠地瞅着这个干巴瘦猴的老头,就像是恨不得一口能把老家伙的裤带割断,从他肚子里掏出谷米来一般。

李叔叔抖了半天才端起了一杯茶水,嘴喝了大半,衣服也吸收了近半,前襟上尽是水渍,能不激动吗?李叔叔算是心理素质越强的了,不然,这会子没兴奋的昏死过去就算是好的。

“我大唐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种?”李叔叔问了个傻问题,不过,林邑国副相赵霨答得更实在:“只要不是旱田,就能种,只不过越往北,种的季数就越少。如果是在天朝大唐的南部,也可种上两季吧?”赵霨不太敢确定,毕竟他一路行来长安,并没有亲自对大唐地域进行农业考察。

一问一答,让李叔叔的嘴差点裂到了后脑勺。不过,李叔叔没有失去理智,加上我也在这里冒充水稻专家,给李叔叔解释了什么叫霜降期,什么叫生长周期。李叔叔这才明白过来。

“……据臣多年以来的考察,嗯,是研究得出的结论,我大唐长江以北少量地区和以南之域的气候更适应这种水稻,可为一年两熟,若是岭南一带,相当多的地方可得三熟。”考察个屁,研究个屁,本公子也并没有忽悠人,可我知道后世的产粮区,及江西、安徽,的双季稻种植地域绝对不少,而且两湖、四川同样也是双季稻种植的大省,更别提浙东、闽南、广东、广西这几个气候更炎热,无霜期更长的省份。

李叔叔的眼睛瞪得像是两盏高倍望远镜,死呆呆地瞅着我,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