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4章 诗佛?

“搞清楚这些定义之后,再回头看我们的很多深夜宇宙系列的人物,也许大家就能明白了。

比如王阳明、苏轼、苏辙等等,他们的人生也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失败。

像苏轼,晚年都还被流放儋州,不像王安石一样,安安稳稳在一个熟悉的地方安享晚年,明明更加颠簸流离,为什么没有太多人认为苏轼的结局,也是一场悲剧呢?

每个人内心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但我看来,定义历史人物身上的悲剧色彩,要看一个人的核心需求有没有得到满足,或者说,主要矛盾有没有得到解决。

王阳明一生追求‘道’之所在,所以求道就是王阳明的核心需求,他最终得道了,因此政治生涯是否完满,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

苏轼也是一样,他明明有做宰相的机会,却是自己主动放弃,他更乐意去到地方任官,在湖光山色之中,摆上一方案桌,一边欣赏自然风光,一边为百姓做些实事,他最后也基本得偿所愿。

苏辙呢?他的志向倒是和王安石有点类似,不过他步伐没那么大,而且在中枢的各个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极其踏实,最终如愿登上宰相之位,算是圆了自己的梦想,当然也不是悲剧。

可王安石不一样。

新法就是王安石生活的重心,是他的信条,是他一辈子都在践行的梦想。

所以大家会对王安石最终变法失败,感到尤为惋惜,甚至会因此觉得王安石的人生,都充满了灰暗色彩。

但要注意的是,我们可以说王安石人生中最大的理想——变法——以失败告终,但却不能因此否认王安石一生个人所取得的成就。

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失败了1200次。有人讥讽他一事无成。爱迪生则说,我已经有了很大的成就,证明了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

我想,王安石也一样,明明是良法美意,为何走到最后,却会新法变恶法,完全扭曲了本意,导致群起而反对,最终变法以失败告终。

弄清楚这个问题,也许是王安石带给后世人最大的教训与意义。

虽然王安石政策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好心也许会办坏事,行政有一要义,即所行之事,必须要达到目的。

你不能说我的出发点是对的,就能在过程里胡乱操作,若是因此导致他人的合法合理权益受到损害,那这个政策,也绝不能称得上一个‘善’字。

任何一家公司的掌舵者尤其应该留心此问题。